在2013台湾平面显示器展会上,3D打印机成为一大亮点。近日,日本家电巨头松下也传出计划用3D打印机来量产家电产品的消息,还有媒体将3D打印技术喻为第三次的工业革命。但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制造大佬、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此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他索性说:“如果真的是(有用),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郭台铭的“狂言”引来了不少争议,但最重要的是引来了人们对3D打印真正商用的考量。首先必须要看到的是,3D打印技术已经不是一个只有少量技术人员可以掌握的技术了。其技术本质和需求促使着这项技术必须走向平民化和廉价化。也可以这样说,3D打印技术真正走进平常人家庭并被使用的那天才是其技术真正成熟成功的一天。
一定有不少人对3D打印技术的理解完全是基于自己对3D打印的想象。其实,3D打印,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通过对3D技术的科学意义的解读,相信不少人可以理解3D打印技术和其想象的还是有不少的出入,至少还达不到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需要什么打印出来就是什么。
3D打印技术基本上停留在模型打印的阶段,其打印出来的样品无论材质,功能都还无法达到与原件一模一样的地步,简单来说就是“能看,不能用”。不仅如此,打印一件3D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时间极高,如今的3D打印所能使用的领域仅仅局限于一些创意设计,高尖端模型等等领域,离普通人们的工作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如此看来,郭台铭的“狂言”一点也不狂,他十分严谨和诚实的表明了3D打印技术要想要形成产业的局限,仍然需要解决许多难题。一项技术能否成为一项商机并被加以利用,可以说是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综合努力才可以形成。
不可否认的是,3D打印技术不仅仅是一项前途光明的商业种子,更是可能会改变人类进程的里程碑式的发明。但现阶段来说,3D打印大规模的进入商业生产还有一定的难度。